新闻资讯
宜丰县天宝古村地图
景点
宜春九天峡谷漂流 宜丰县天宝古村 九天大峡谷漂流 九天丛林野战
宜丰县
宜丰县工业园区 双峰林场 桥西乡 石花尖垦殖场 黄岗山垦殖场 同安乡 潭山镇 天宝乡 石市镇 棠浦镇 新昌镇 澄塘镇 车上林场 芳溪镇 靖安县工业园区 雷公尖乡 香田乡 仁首镇 三爪仑乡 璪都镇 宝峰镇 中源乡 石芫乡 吉埠镇 长洛乡 湖江镇 沙地镇 田村镇 储潭镇 阳埠乡 茅店镇 五云镇 王母渡镇 大埠乡 江西赣县经济开发区 白鹭乡 韩坊镇
卫星 地图 全景 <
宜丰县天宝古村简介

门票:

暂时不收门票。

开放时间:

全天候开放。

宜丰天宝简介:

天宝古村位于宜丰县境北,距县城23公里,为天宝乡辛会村、辛联村所在地,合称天宝古村,面积2平方公里,有住户2067户,人口5803人,大广高速(武吉段)、昌铜高速在天宝设有互通出口处,交通极为便利。

天宝古村自三国东吴(公元220)至唐代在此四设县治达250年之久,故称“古宜丰治”。天宝古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的船形地貌,独特的自然环境,东南有2500余米的东水西流弯山绕城的护城河,西有藤江河,北面有1490余米长气势恢宏的古城墙遗址。古村原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第宅,48条巷,48口井,四周设内外八景。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魅力名村”、“中国独具特色名村”等称号,2010年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小城镇展区展览。

(天宝古村全景)

古村内历史的遗存建筑,最早建造年代可追朔到明代,现完好程度90%,建筑规模达9.45万平方米。现有民居230余幢,明清古建筑170幢,重点保护的有22幢。其余为解放初期仿古民居,始建屋场至今815年,为赣西现代最早、规模最大、较为完整的古村落。房屋坐北向南,分排林立,规划完整合理。建筑类别有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堂、官厅、民居、石牌坊、宝塔、庵观寺庙等十大类。建筑风格外观为风火山墙翻天井式,内为木结构,分穿斗式、抬梁式,也有穿斗与抬梁相结合风格式建筑。屋顶有硬山顶和歇山顶。建筑风格独特、典致高雅,有木雕、石刻石雕、砖雕,各式花阁门、花窗、门楼、石墩、石础雕刻艺术高超。此外,还有一幢创建于1919年的西式洋楼——培根职业学校,该校由墨庄刘氏中最早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刘化成所创办,为全省第一所现代职业学校,专门培养农业人才。

天宝古村是历史名人、科举人士辈出之地。元朝北京元大都总设计师刘秉忠,明朝大臣刘伯温的故里均在天宝,岳飞、林则徐等历史名人均对天宝古村独有情钟,并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古村历史上的科举人士众多,其中进士10名,举人、解元等76名,武举11名,诸贰139名,恩赐顶戴178人,国学417人,文庠372人,武庠93人,至今还留存皇家赐匾25块,可谓人才济济于一堂。

天宝古村在土地革命时期系湘鄂赣根据地区域,至今留存有不少当年红军标语,这些都是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见证。

重点古民宅建筑介绍:

(图为昭公祠内景)

昭公祠:建于明万历12年(1585年),是由进士刘体道倡导三房合建的六世祖“昭公”享堂。现今四房子孙重修,故又称“四季翁祠”。该祠系砖木结构,面宽28.3米,进深43米,高9米。青砖封焰高墙,门外两侧立石狮一对,门厅高大,门前开八字形摆首,立四花岗岩石柱,大门额横匾书“昭公祠”三进式,前厅后寝只有两厢房,中厅为官厅供数块皇帝赐匾。三天井均为开光见天式,后井仿宫廷三进五级台阶式石栏建筑。寝堂最为壮观,重檐式楼阁,上有回字廓,中厅与寝堂各有造形精美的藻井。两侧有壁画数幅及忠、孝、廉、洁书体,技艺高超。整个祠堂集采光、戏曲表演、观赏于一身,亦是江南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作。

(图为宜丰培根职业学校)

培根职业学校:创建于1919年,是全省最早也是唯一的职业学校。学校始创人是刘化成,他和同族进步知识分子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新思想,发起创办培养农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培根职业学校,该校是一幢西洋式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农业专门人才。校门口书有 “培养自食关吾分,根荒由来自尔成” 对联,概述了办学的宗旨。学校创办时,聘请当地留日学者刘天衡(刘师舜之父,号竺清)担任校长,刘己达为校务主任,有教员10余名,生源来自本县、铜鼓、万载、南昌以及湖南浏阳等地,学生毕业后,分赴各地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社会反映很好。

(图为益新公祠)

益新公祠:清初建筑,是留美博士刘师舜及首任赣州专员刘己达上祖所建房屋。系砖木结构,面宽25米,进深34.4米,占地面积860平方米。砖墙为外围内坚6扇大架,中有大厅,旁有横厅,大厅和横厅间以雕花中门相隔。一列6室3厅一通廊的宽宏规模,门厅高大,进深3列,天井6个,屋内装饰精美,古朴庄重。

人物介绍:

刘基:字伯温,公元1311-1375元,祖籍江西宜丰天宝,元朝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苏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元)朱元璋征浙江,以上宾待之,聘至金除,阵时务十八策及灭元方略,元璋从其计,遂得天下。历任太史令,御史中丞,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诚意伯。四年(公元1371年)致仕,八年四月卒,年65岁,正德八年9公元1513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刘基知识渊博,精兵法韬略,天文地理,善书能文。著有《郁离子》、《春秋明经》、《覆瓯集》、《写情集》、《犁眉公集》、《刘文成全集》、《烧饼歌》等。

刘秉忠:字仲晦(公元1216-1274),祖籍是江西宜丰天宝,其祖父刘元尚徙居高安,父亲刘润之,随父到邢洲(今河北邢台)。刘秉忠早年隐居武安山(今河北邢台市西南太行山之一),从僧学道,法名子聪,后因其师海云禅师被召入京从政,乃马真皇后元年(1242年)入忽必烈王府,出谋划策,深受倚重。元宪宗三年(1253年),从忽必烈征大理。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为忽必烈制定制度。至元元年(1264年)奉旨还俗,任参领中书省事,同知枢密院事,三年主持设计大都(今北京)。六年立朝仪、八年奏建国号为大元。著有《藏青集》。

刘师舜:字琴五, 1900年生。出身于书香门弟、仕宦之家,自幼聪颖过人,12岁考入北京留美预科班(清华大学前身),二十岁赴美留学,在5年的学习期间,先后获翰霍金大学士、哈佛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司长,政务次长,驻加拿大、墨西哥大使,驻联合国“代表”等职。

刘己达:字海澄,会市下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一月三日出生。高祖刘如玉,堂叔刘师舜。1929年在山东青岛税务局任秘书,后被选为国民党省党部候补委员。1936年担任简阳县长,1938年任赣州行署专员。1941年,任国民党江西民国日报社社长,并兼任省临时参议会秘书长,1944省党部改造,被选为执行委员,兼宜春青年中学名誉校长。1946年,改任地政局长,直到南昌解放,宜丰解放后,前往南昌作了移交,除档案外,还把当时国内仅有的一套测量仪器,保存下来,交给了人民政府,并会见了省长邵式平。

古村小吃有芋头包子、烧卖、鸡蛋糕和土扎粉、柚子片等。传统工艺有剪纸、雕花、天宝罗酒(已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